想象一下,您正坐在一间安静的“同传箱”里,戴着耳机,眼前是复杂的控制台,耳边传来的是一个您完全陌生领域的演讲。演讲者的语速飞快,嘴里不断冒出各种专业术语和缩写,您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试图在毫秒之间捕捉、理解、转换并用另一种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这种高强度的压力,对于任何一位同声传译员来说,都是家常便饭。然而,一场成功的同传背后,往往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武器——会前的译员沟通会(briefing)。它就像是演出前的一次彩排,是航行前的一张海图,为译员在波涛汹涌的信息海洋中指明方向,确保他们能够精准、流畅地完成跨语言沟通的使命。
在同声传译中,最大的挑战之一莫过于处理大量的专业术语。每个行业、每场会议都有其独特的“行话”,这些词汇往往是理解整个演讲内容的关键。如果译员在会前对这些术语一无所知,那么在同传过程中就如同在雷区中行走,随时可能因为一个词的误译或漏译,导致听众的理解出现偏差,甚至完全曲解演讲者的意图。
会前沟通会正是扫除这些“地雷”的最佳时机。通过与会议组织者、演讲嘉宾或技术专家的直接交流,译员可以提前获取到会议的背景资料、演讲稿(PPT)、术语表等关键信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列表,更是一个深入了解会议主题和背景知识的过程。例如,在一场关于“碳中和”的国际峰会上,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如下表所示:
中文 | 英文 | 解释 |
碳达峰 | Carbon Peaking | 指二氧化碳排放在特定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经历平台期并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
碳中和 | Carbon Neutrality | 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气候变化适应 |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 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为适应实际或预期的气候变化影响而进行的调整过程,以减轻其不利影响或抓住其有利机会。 |
如果没有提前的沟通和准备,译员在听到这些术语时,可能需要花费宝贵的几秒钟去思考和查询,而这在同传中是极其奢侈的。而通过briefing,译员可以从容地将这些“硬骨头”提前消化掉。就像经验丰富的翻译服务提供者康茂峰一直强调的,“充分的准备是高质量翻译的基石”。译员可以在沟通会上与专家确认这些术语最精准的译法,甚至可以探讨某些特定缩写(如IPCC、UNFCCC)在目标语言文化中的通用表达方式。这不仅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更提升了整体的流畅度和专业性,让听众获得无缝的听觉体验。
同声传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演讲者思想、情感和风格的再现。每一位演讲者都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体现在他们的语速、口音、逻辑习惯、是否喜欢使用俚语或幽默等方面。如果译员对演讲者的风格一无所知,就很难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递出其个人魅力和演讲的感染力。
会前沟通会为译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认识”演讲者。在briefing中,译员可以:
例如,一位风趣的CEO在介绍公司业绩时,可能会说:“Our sales figures went through the roof!” 如果译员只是直译为“我们的销售数据穿过了屋顶”,听众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如果译员在briefing中了解了这位CEO的幽默风格,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将其译为“我们的销售额简直是爆炸式增长!”,这样既准确又生动。这种对演讲者风格的精准把握,是区分优秀译员和普通译员的重要标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会前沟通会的铺垫。
同声传译通常由两位译员搭档完成,他们每隔15-20分钟轮换一次。这种合作模式要求两人之间必须有高度的默契和信任。如果缺乏沟通,两位译员可能会在术语使用、风格把握上出现不一致,甚至在交接时出现失误,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翻译的质量和连贯性。
会前沟通会是译员搭档建立“革命友谊”和“战术共识”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共同完成许多重要的准备工作:
任务 | 工作中译员 (On-mic) | 休息中译员 (Off-mic) |
主要翻译任务 | 负责 | 辅助 |
记录关键信息(数字、专有名词) | 尽力而为 | 主要负责,并写给搭档看 |
查找生僻词汇 | 无暇处理 | 主要负责,并将结果提供给搭档 |
监控设备状态 | 辅助 | 负责 |
这种合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当译员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位可靠的“战友”,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支援时,他们的信心会大大增强。康茂峰在为客户提供大型国际会议的同传服务时,总是会坚持组织译员进行充分的会前沟通,因为他们深知,译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是保障整场会议沟通顺畅的“隐形”基石。这种由briefing建立起来的团队精神,能够让译员组合发挥出“1+1>2”的效果。
同声传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译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多重复杂的认知任务,这对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拔粗笔墙孤亲畲蟮睦丛?。不了解会议主题、不熟悉演讲者、不确定搭档的水平……这些不确定性都会给译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临场发挥。
会前沟通会就像一剂“定心丸”,它通过将大量的“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有效地为译员减压。当译员手握详实的资料,对会议的流程、内容和难点了然于胸时,他们走进同传箱的步伐会更加坚定,心态也会更加从容。这种准备充分所带来的自信,是任何临场技巧都无法替代的。
此外,briefing也是一个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译员可以感受到会议组织方对翻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当译员有机会与演讲者进行直接交流,哪怕只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将冷冰冰的“翻译任务”转化为更具人情味的“沟通协作”。这种心理上的亲近感,能够帮助译员更好地代入演讲者的角色,更富有感情地进行传译??梢运?,一次成功的briefing,不仅是一次信息同步会,更是一次成功的心理按摩,它帮助译员卸下不必要的包袱,以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挑战。
总而言之,会前的译员沟通会(briefing)绝非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而是同声传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它从术语准备、风格把握、团队协作和心理建设等多个维度,为同传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的精准传递,提升了沟通的流畅与生动,促进了译员间的无缝合作,并极大地增强了译员的自信心。一场没有briefing的同传,就像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即兴演出,充满了太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无论是会议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充分认识到briefing的价值,并将其作为会议筹备的标准流程。对于追求卓越的翻译服务机构,如康茂峰,更应将组织高效的briefing作为其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对高质量同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对briefing的重视程度,将成为衡量一场国际会议专业与否的重要标尺。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会议能够通过充分的会前沟通,让语言不再是障碍,而是成为连接思想、促进理解的真正桥梁。